【资料图】
人民政协网4月20日电“想让两亿多的健康活力老人与年轻人同样享受到丰富的文旅体验和感受,把规模庞大的老年文旅市场、银发经济激发出来,适老应有更广的视野和更高的站位。”近日,在“加强适老化改造 促进银发族文旅消费”座谈会上,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原党委书记、主任王深远受邀发言。
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记者 姜贵东 摄
他认为,目前我国文旅行业适老化建设相对薄弱,应抓住后发优势,“在一张白纸上描绘出好图景”。他建议全面构建老年文旅适老生态,让更多老年人走得出游得安。“具体来说,要树立两个理念、做到三个适老。”
关于“树立两个理念”,王深远介绍,首先应用“适老化建设”代替“适老化改造”。适老化建设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对旧的不适应、不适合老年人活动的设施、设备、环境的改造,即大家常说的适老化改造;二是对新的建筑、设施和环境适老化的创建和建设,即适老化建立。他认为,无论是旧的改造还是新的建立,用“适老化建设”统领、重构、重建都具有战略、积极和前瞻意义,树立关口前移的积极适老化建设思维,避免了认识始终停留在事后的修修补补改造上,也是积极老龄观的体现。
其次是树立“全面适老”理念。王深远表示,应建立以老年人文旅体验、感受、效果为目标引领的全面适老理念,走出“适老化仅仅是设施设备改造”的狭义认识。“老年人像一本厚厚的书,有一整套自己的感受,和年轻人不一样。”他认为构建全面适老文旅生态,不是在年轻人旅游服务体系基础上的增加版和延伸版,而是“新开模具”的重构版、原创版。他提到,在硬件设施保障老年旅游顺利、安全的前提下,重在标准制定、服务理念、规划设计中从源头突出老年人需求特点、老年服务属性和老年服务内涵,并在调整服务流程、完善服务环节、增强老年旅游产品设计针对性上下功夫。
在此基础上,王深远建议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点”的适老,旅游、旅居场所要做好适老化建设。这包括老年人居住点及内设布置,旅游景点的安全设施设备、专门通道、休息桌凳等在内的环境,应做好无障碍处理。此外,餐饮适老配置、心理安全适老化设计也应引起重视。
二是“面”的适老,针对老年旅游的“眉眼”和应用场景的适老化建设。在康养体验、乡土民俗体验、趣味游戏体验等活动中,除设施设备遵循国家、行业适老化和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外,建议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灵敏度、耐受度、心理反应等,合理设计旅游产品,贴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殊性。
三是“线”的适老,是贯通“从出家门到回家门”的路径流线适老化建设。如大字、纸质材料告知行程、路线、交通方式与注意事项;专用运输工具(福祉车)的配备;老年人专用通道的设立;防摔倒智能防护背心的配备;就地助老辅具的租用等。“全面适老要求加强全龄旅游思维。”王深远补充说,“这方面5A景区和头部企业可做的事情很多,应主动走在行业前列。”(杨岚)